<喜迎二十大,青春永向党> 回眸奋进路,回顾历次党代会(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0-24  浏览:17006
分享:
  

<喜迎二十大,青春永向党>

回眸奋进路,回顾历次党代会(七)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

为营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浓厚氛围

教育引导集团广大青年

“强信念、践使命、跟党走”

集团团委推出

<喜迎二十大,青春永向党>之

“回眸奋进路,回顾历次党代会”学习专栏

跟随历史的脚步

一起回眸奋进路,回顾历次党代会

重温会议瞬间

共同感悟党的光辉历程

领略党的百年风华

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传承党的奋斗基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 ★ 延安

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礼堂正式开幕,到6月11日结束,会期长达50天,创历次党代会之最。

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会议召开背景>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亡和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前夜,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5年春夏之交,备受全党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胜利举行。

七大召开之际,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为这次大会的召开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从六大到七大,相隔了17年。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这次大会负有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务。

图:毛泽东作政治报告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组成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准备。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mdash;&mdash;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图:中央大礼堂坐落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1945年,党的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大会召开意义>

中共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党的七大的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

党的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